有感於中曾根康弘與台灣的「絆」

有感於中曾根康弘與台灣的「絆」

年逾百歲的中曾根康弘,甫於十一月底以一零一歲高齡,在歷經大正、昭和、平成、令和等四朝代後辭世。這位在二戰期間畢業自東大法學系的木材商後代,曾考進內務省並被派為海軍主計少佐,奉派台灣左營三年,終戰返日隔兩年便ㄧ鳴驚人當選為眾議員,前後並累計蟬連多達二十次,期間還出掌過三屆首相職務近五載!

這位早於ㄧ甲子前入閣,先後當過科技廳長官、通產相、防衛廳長官、自民黨幹事長等職後,順利在ㄧ九八二年出任日本第七十一任首相,在位天數達ㄧ千八百零六天,是東瀛首相任期第五長的總理大臣,由於終戰前曾在台服役而有不少台灣友人,故在ㄧ九五七年曾以眾議員身分重履台灣,並以「結緣、尊緣、隨緣」為座右銘來與台灣舊識、友人廣結善緣!

在中曾根出生地與發跡處的群馬縣高崎舊居,他於終戰時便創立「青雲塾」的派系,生前還將遺著《日本的主張》《政治與人生》等書展示塾內供人參閱,我幾次前往瀏覽後發現前者與李登輝《台灣的主張》書名相類同,後者則是與林洋港的遺著完全ㄧ樣!可見台灣兩位政治家似都讀過中曾根著作?否則,怎會巧合到「英雄所見略同」?可能正因同屬日治時期高等敎育的知識分子學養使然,所以他們的行事風格與現在韓國瑜之荒腔走板言行,簡直是不可等日而語!

難能可貴的是,中曾根在出任首相期間,除致力加強美日「安保體制」等政策,在維護區域穩定也有重要貢獻外,他還曾公開呼籲中共要「放棄武力統一台灣」的主張,後來並於「台日論壇東京會議」上指稱:由衷敬佩台灣人民五十年來追求獨立與尊嚴的精神,希望台日之間良好關係能永遠延續。而其所創的智庫「世界平和研究所」迄今也持續與我相關智庫密切交流,此種「絆」的聯結仍在延續。

對於日文中的「絆」字,說來是正面詞彙,用在朋友間友情關係,其所表達是不只侷限友情,因即使是對不認識者、或從未謀面的人,只要彼此內心產生共鳴就表示有「絆」!此字後來被推選為「今年の漢字」,象徵社會大眾對「絆」的感受格外深刻,故「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在公布此一「絆」字時還特別指出:「日本人從東北大震後,重新感受到家族、朋友之間的『絆』,從地域到地球也都有這種『絆』。新媒體創造了新的『絆』,也深化了舊有的『絆』」,以此形容台日之間的「絆」是亦然。

事實上,中曾根康弘不僅對台友善,他也以行動推展親美外交,曾表明萬一戰爭如再爆發時,日本將成為美軍「不沉航空母艦」以反擊強敵入侵,此話一出,還成為當時的頭條新聞!而在其首相任內的外相,即現任首相之父安倍晉三郎!其子在出掌首相後克紹箕裘,對台所表現極親善動作,甚至不顧忌北京當局的警告,或許這也正是繼承了中曾根康弘生前餘緒?

位於高崎「青雲塾」內,他將出任首相時的辦公室全貌「完全複製」來對外展示,我個人曾入塾內進行三次磋商安排再訪台事宜,想援引前副首相金丸信包機到高雄接受中山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模式;可惜卻未成⋯他在往生後第五天便舉辦告別式,「紐約時報」蓋棺論定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在文章結尾以「夏蟬」譬喻,不禁使我想起「青雲塾」故居旁的蟬聲,可能讓他有感於「生命的旺盛」⋯故以生命「見證」ㄧ整個世紀的國際局勢詭譎變化,即使在生命「尾聲」時還未放棄為理念而奮鬥,此可自中曾根在去年百歲生日時還表示不服老,「美聯社」等外電特別引述其所朗誦過的俳句,闡述生命意義,也極「適合」作為其精彩一生的最後註解:

「縱使黃昏後/夏蟬高歌不止息/餘生未盡時」。偉哉,中曾根康弘桑⋯
Last Updated ( Thursday, 05 December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