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面對兩岸統派聯合夾擊

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針對5月疫情風暴相關民調,民進黨面臨崩解的危機,游盈隆指出,民進黨政府民意支持度最近出現系統性崩盤危機,這是根據各方面證據得來的結論;5月蔡英文總統聲望創21個月來最低紀錄;蘇貞昌內閣施政滿意度創下2019年5月以來最低紀錄;民進黨支持度,創下2018年9月以來最低紀錄。疫情風暴來襲,六都市長競相表現,前兩名是侯友宜、柯文哲,盧秀燕第三,民進黨三位市長陳其邁、鄭文燦、黃偉哲竟瞠乎其後,包辦後三名。

以民調低來推斷民進黨即將崩解未免言之過早,2016年民進黨執政,只歷經一年,蔡英文的民調就比路人甲還低,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更是崩盤,其原因是民進黨的政策衝撞主流民意,一般人認定蔡英文將是總統開放直選後第一個沒有連任的總統,可是2020年的總統大選蔡英文不只成功連任,選票還破紀錄,立委選舉也大獲全勝。該探討的是民進黨憑甚麼翻轉選局,其因素目前是否還存在。

大家認定2020年民進黨之所以能逆轉勝,是因為香港「反送中」,這種說法有問題,香港劇烈的群眾運動早就層出不窮,對台灣的選局都沒多大影響,為何2020年就翻轉台灣的選局?事實上主要的原因是台灣民意的變動,早期多數台灣人的國家觀念模糊,對於中國沒有特別排斥。只是政治民主化之後,歐洲「屬地主義」思想輸入台灣,認定在一塊土地上的人民,組成政府,行使主權就成為一個國家,因而逐漸認定台灣就是一個國家,而這一段時間台灣人更面對中國的打壓,使台灣人對中國相當反感,因而產生「拒共」的觀念。

中國國民黨內部由台灣人所組成的地方派系也警覺到台灣的主流民意「拒共」,因而意圖擺脫中國,只是被統派扣住。統派人士是一群不認同台灣的人所組成,蔣政權殖民統治台灣時期,他們將「反共抗俄,殺朱拔毛」掛在嘴巴,可是在台灣政治民主化之後,他們立即由反共轉為親共,在他們的心目中,昔日他們所稱的「共匪」雖然兇惡,終究是同胞,台灣人則為外人,因而不可能與台灣人一起「拒共」,因而「黏共」。

受到統派左右的中國國民黨「黏共」,可是台灣人的主流民意「拒共」,造成民進黨再差,也不得不支持,所以2020年的大選,並不是民進黨贏,而是中國國民黨自己垮掉。未來的選戰,中國國民黨在地方選舉還有揮灑的空間,總統大選牽涉國家定位問題,「黏共」的中國國民黨不可能獲得主流民意的認同。

台灣的主流民意「拒共」,統派人士很清楚他們「黏共」的團體被「拒共」的民進黨擊垮。若能拿掉民進黨「拒共」的招牌,他們就有機會獲勝,因而兩岸合作,一方面由中國封死台灣的通路(如疫苗的採購),一方面開了中國這一條路,只要民進黨走向中國這一條路,就失去「拒共」這一塊招牌。果真如此,依民進黨施政的行情,可以回家吃老米了。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