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迫害怎麼會是恩惠?

紐約時報曾報導,台灣無法取得德國廠商BioNTech的COVID-19疫苗,恐為中國在其中阻擋。報導中提及,北京孤立台灣的作為很早就溢散到公共衛生領域,中國多年來阻撓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就是一例。然而台積電、鴻海等民間疫苗購買案卻成功的進行,上海復星公司公布已完成買賣雙方簽約,將會運一千萬劑的BNT疫苗到台灣。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是否感謝中國官方沒有阻擋疫苗採購,指揮官陳時中回應:感謝所有參與的團體與個人。

獨派人士抨擊提出該項問題的記者,認定是潛伏在台灣的紅色勢力。事實上若只是政治立場相左還是小問題,民主社會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政治主張,甚至於可以自由選擇要當哪一國的國民,只要不違法,他人並不能過問。無論認定台灣是獨立的國家或是中國的一部分,那是個人的政治信仰,但基本的觀念是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受到迫害,然而嚴重的問題是在台灣怎麼會有人覺得減少迫害就是恩惠?好像受到迫害是應該的。

古代皇宮裡的太監被毒打是很平常的事,被打了還要表態感恩,尤其是減少毒打就是天大的恩惠,必定會感謝。皇室並沒有將太監當作正常人看待,太監自己也只追求減少迫害以及追求一些意外的利益,沒有想到人格平等的問題。民主社會已沒有奴才,但台灣還有一些人存有奴才思想,不追求平等的人格,認定減少迫害就是恩惠。

孫中山認定中國是次殖民地,其地位連殖民地都不如,殖民地所面對的只是一個國家,雖受到宗主國的搜括,但宗主國也會付出投資性的建設。次殖民地則屬列強的殖民地,列強只會搜刮,不會建設。事實上除了孫中山年代的中國是次殖民地外,台灣也類似次殖民地。所差的是中國在同一個時間扮演列強的殖民地,台灣則更迭式的受到他國的殖民統治。台灣人長期受到他國的殖民統治,習慣扮演被統治者的角色,沒有追求人格平等,因而認定減少迫害就是恩惠。

長期來台灣受到好幾個國家的殖民統治,但都只是局部性的統治,到了日本手上,才在台灣全面性的統治。後來台灣人與日本人相安無事,代表台灣人已適應殖民統治。在不平等環境下,可以相安無事,代表台灣人的人性已開始扭曲,不積極爭取人格的平等。

中國國民黨政權佔領台灣之後,台灣的人性更為扭曲,當時台灣人與中國人並不平等,與日本的殖民統治完全一樣,可是中國國民黨政權卻告訴台灣人大家都是中國人,很多台灣人信以為真,在族群不平等的環境下相安無事,人性的扭曲比日治時代更為嚴重,而且已形成風氣,長期流傳下來。

台灣長期受外來政權殖民統治,有些人已經扭曲了人性,而且傳承到下一代,可以接受人格不平等的環境,不積極對抗壓迫,只要減少迫害,就表達感恩。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