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外交與價值同盟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最近發表文章,強調支持台灣及自由民主,符合立陶宛的國家利益;歷史經驗顯示,非民主環境對立陶宛的生存構成威脅,因此推動擴大自由民主的世界版圖,攸關立陶宛的根本利益。他的談話顯示,立陶宛是一個有原則、有理想的國家。歷經憂患,但展現自強、自尊與自信,值得欽佩。

 

立陶宛的選擇,對台灣及國際社會,有重要的啟示意義。西方有一句外交名言:一個國家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立陶宛則以自身經歷警惕世人,國際交往固然涉及實質利益,但是,堅持價值觀更重要。打造強韌的合作體系,符合民主國家的共同利益。

 

立陶宛政府同意在首都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這個決定引起北京不滿,以召回大使表達抗議。馬爾德基斯說,北京企圖激化立陶宛內部對立,但民主政體應該互相協助,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維護共同的利益。他今年初也曾提到,立陶宛和台灣有類似的歷史和地緣政治挑戰,兩國互設代表處將為經貿關係寫下新的一章,同時傳播民主國家應加強合作的清楚訊息。

 

中國對立陶宛的報復包括:暫停進出口貿易許可、輸中國貨品「不合格率」大增、中國通往立陶宛的鐵路貨運可能中斷、海運費用面臨漲價威脅。馬爾德基斯說,過去俄羅斯也玩過類似「以商逼政」的招數,立陶宛對此見怪不怪,已經有免疫力,立陶宛若讓步,北京只會食髓知味、得寸進尺。立陶宛因為選擇「親歐洲」路線,曾遭到莫斯科的抵制。

 

馬爾德基斯在文章中提到,中國經濟不是自由市場,外國企業可能被當作人質或驅逐出境,甚至面臨牢獄之災。他指出,中共目前正加緊控制社會及經濟活動、推動「軍民融合」,與中國做生意等於間接投資中國人民解放軍及中共的社會監控體系。他的觀察,值得國人省思。

 

過去,海峽兩岸為了搶奪邦交國,展開所謂「銀彈外交」攻勢。一些國家在兩岸左右逢源,獲取巨額金錢利益,為國際正常交往留下醜陋的一頁。台灣進入民主化時代,政府施政受到法規約束和國會監督,傳統定義的金錢外交走入歷史。

 

反觀中國,因為改革開放累積經濟實力,四處大撒幣,花錢買外交,台灣國際空間受到擠壓。美國學界一項研究指出,中國在2000至2016年期間,共花480億美元奪走台灣邦交國。為了操控世界貿易及世界衛生等國際組織,做為中國的投票部隊,所花費的金錢更是難以想像。

 

但金錢並非萬能,獨裁專制對民主的威脅,更值得警惕。立陶宛不怕中國威脅,決定加強和台灣交往,是民主價值的展現。